【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主办: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ISSN:1001-6058
CN:31-1563/T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被引频次:9745
数据库收录: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7-2018);期刊分类:水利建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深圳实践】珠海市香炉湾野狸岛滨海环境整治

来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奖 获得奖项:二等奖 项目类型:专项规划 编制单位: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项目位于珠海市香炉湾,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经济特区,凭借自身优越

获得奖项:二等奖

项目类型:专项规划

编制单位: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项目位于珠海市香炉湾,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经济特区,凭借自身优越的山、海、岸、湾、岛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在珠三角湾区海岸城市中独树一帜,未来力求规划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近年来,滨海环境的提升和特色化塑造是珠海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并提出建设一带九湾的战略构想。本次项目为“九湾之中”的香炉湾,上位规划中定位为国际文化艺术海岸、浪漫风情海湾,基地及周边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条件,一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和问题。

通过景观环境的提升来激活地区空间价值、全面提升海岸品质是本次项目的核心重点。挖掘价值谋求发展动力-提出策略应对核心挑战-全局规划寻求品质提升-详细设计指引后续开发是本次规划设计的核心思路。

首先,结合周边良好的山海景观资源要素,基于对珠海未来发展态势的研判、上位规划综合分析、现状及历史资源要素理解等多个方面提出本次规划设计的目标和愿景-城市山海中央公园、国际文化艺术海岸。并以生长的自然为核心设计理念,山海链作为整合地区资源要素的核心载体进行整体的研究和设计。结合现状分析,以寻求重点需要提升特色和品质、需要提升生态和安全、需要提升活力和服务、需要提升联系和到达、需要提升形象和品牌5 大核心挑战,并基于此提出“蓝绿·海”“活力·链”“可达·区”“美丽·湾”四个方面的系统研究设计应对挑战。在整体研究基础之上,对规划所确定的3 大片区,文艺·岛、都市·畔、浪漫·湾进行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的详细设计,重点深化近期亟待启动的人工沙滩、海燕桥、野狸岛等标志性区域。

提出“生长的自然”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包括尊重自然、修复自然、创造自然和活力自然4个层次,提倡有限度的植入和规划设计,尊重自然是基础,修复自然是前提,创造自然是核心设计手段,活力自然是人与自然相生相融的目标境界。同时,方案还提出“山海·链”作为实现生长自然的核心线索,“链”象征爱情和浪漫,“链”也代表了山城海岛的相融与相生,以链为线索,通过链接自然、链接人文、链接浪漫、链接活力四个方面作为实现生长自然,构建城市山海公园,塑造国际文化艺术海岸的核心主线。

提出4 大策略应对项目核心挑战,包括:“蓝绿·海”-提升海岸生态和安全,实现从“劣海”到“蓝海”,重点从生态安全方面提出提升改善策略力求构建一个可自由亲近的安全生态海;“活力·链”-提升海岸活力和服务,实现从“观海”到“活海”,重点从功能、活动和服务设施提出提升和改善策略力求塑造一个缤纷活力的五彩岸线;“可达·区”-提升海岸联系和可达,实现从“隔海”到“融海”,重点从交通联系角度提出优化改善策略力求构建一个高效可达的海滨地区;“美丽·湾”-提升海湾形象和品牌,实现从“有海”到“优海”,重点从空间形象方面提出优化和提升策略力求规划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生态、浪漫、文艺的海滨岸线。

整体形成一链、三区、山海大公园的空间结构:规划基地整合周边香洲港、海滨公园、景山公园、香樟山体公园等共同作为城市的山海中央公园,打造珠海“一带九湾”核心名片。

内部通过山海之链串联3 大功能区:集合公共艺术中心、文化休闲湾畔共同作为未来城市海滨休闲及公共活动中心的海滨都市畔;有着海岛般优越自然生态景观同时兼具文化艺术活动、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文艺翠岛;以海滨石尚礁石公园、浪漫沙滩、海滨休闲设施、渔女雕像等为特色作为未来海滨观光体验中心场所的爱情浪漫湾。

1. 少即是多-自然生态导向下的有限度规划设计

现阶段城市开发建设已进入生态文明新时期,从过往历程来看,粗放式、扩张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已难以为继,充分尊重现状条件和自然生境的存量优化和提升型规划将成为新的规划设计主流。本次规划以自然生态保护、延续、还原和构建为核心设计目标,首先对地区生态本底进行挖掘重塑,重点研究海动力、人工沙滩、雨水管理系统等生态工程措施保障地区生态可持续。以此为基础梳理全局自然生态框架,提倡有限度的设计,将工作重点放在生态安全、空间结构、功能组织、交通联系、形象塑造等系统的整合方面,形成综合性、软硬结合的框架指引体系。用最少的设计实现最大的自然。


文章来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网址: http://www.sdlxyjyjzzz.cn/zonghexinwen/2020/1015/401.html


上一篇:海洋工程环境课件参考文献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打开“水科学”走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