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主办: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ISSN:1001-6058
CN:31-1563/T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被引频次:9745
数据库收录: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7-2018);期刊分类:水利建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岭南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研结合研究

来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岭南地区自古人杰地灵,岭南人民自古勤勤恳恳,在文化分流上呈现出三大体系,分别是客家体系、广府体系和潮汕体系。在这些文化体系的沉淀和滋生下,诞生了岭南画派、岭南音乐

岭南地区自古人杰地灵,岭南人民自古勤勤恳恳,在文化分流上呈现出三大体系,分别是客家体系、广府体系和潮汕体系。在这些文化体系的沉淀和滋生下,诞生了岭南画派、岭南音乐和岭南民间舞蹈等艺术形态。其中,岭南民间舞蹈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样有着三大体系的舞蹈类型。

客家体系的舞蹈以“世界客都”广东梅州为主要基地,席狮舞以“草席为狮”为特色,兼具着广东惠州的麒麟舞和深圳盐田区沙头角的客家鱼灯舞等。广府体系的舞蹈则以广东省会城市广州为基地,是三大体系中特色最鲜明、影响最深远的,主要以著名的粤剧为依托而诞生。潮汕文化特质中数潮语最具区别性特征。受潮汕文化影响,其舞蹈也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色彩,如宗教性和祭祀活动意义。

无论是哪一体系的舞蹈,岭南民间舞蹈都凸显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特色,都是中华舞蹈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受到许多外力的阻抗和冲击,岭南民间舞蹈一直无法得到系统的研究、创作和传承。目前传承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民间兴趣协会和团体,但显然这一力量薄弱,既没有宏观把控的能力,也没有足够丰富的资源,更加没有严谨学术研究和现代化创作的能力。综合来看,只有将这一艺术形式融入高校(含中高职院校),将资源开发任务和学研工作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岭南民间舞蹈的继往开来。

一、岭南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将岭南民间舞蹈引入课程的传承和发展形式是必然的。

(一)岭南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讲,民间舞蹈文化以课程来呈现,可以实现教育、研究和创作三位一体的功能,借助在校课程的形式达到教育和传承的作用,借助实践课程的形式发挥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的功能,从而培养和储备专业人才,同时实现民间舞蹈现代化的创作功能。三者若能有效配合和衔接,将会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高校具有宏观把控的思维和职能,对上能获得教育厅、教育局在开发资源的支持,对内能获得校内自身资源如人才和技术,对下能得到民间艺术团队和当地教育行政体制的配合。

(二)岭南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岭南民间舞蹈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是形势所趋。

首先,基于国家课程发展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对现行的课程结构做调整,提倡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地方课程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并把这两者作为对国家课程在特定价值上的互补。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因此强调课程形式多样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整合教师的力量,使教师更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开发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岭南民间舞蹈作为具备强烈地域性色彩的民间文化,必然是地方课程的开发对象之一。

其次,受历史、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岭南民间舞蹈濒临流失和断层。岭南民间舞蹈曾一度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愚昧”“糟粕”,因此很多优秀作品没有得到很好保存,也没有新的作品出现。语言的差异性隔绝了各个体系之间以及与岭南之外体系的交流,因此许多人对岭南民间舞蹈的价值没有深刻的认识,许多舞蹈学家或是破坏地方舞蹈,或是借着较少的素材,随意不严谨地开展调查研究,某种程度上造成学术上对地方舞蹈的曲解、不深入和破坏。由于地方舞蹈文化的区域性和传统性质,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文化,接班型人才的缺失也使民间舞蹈濒临缺失。

最后,基于主体对象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完善整个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体系,挖掘其内在涵义和价值。岭南地区舞蹈自身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但迫于历史发展的缓慢和无组织无体系不受重视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一直未得到深刻的挖掘。

无论是从微观的角度看岭南民间舞蹈文化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从宏观角度看国家对开设地方课程的要求,承传和与时俱进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亟需借助各方资源和力量来开辟高校舞蹈课程新面貌。

二、岭南民间舞蹈课程可开发资源

如何结合或利用周围资源,使课程得到逐步完善,并达到传承、延续,升华和现代化的境界,便成为岭南民间舞蹈课程的一大难题。


文章来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网址: http://www.sdlxyjyjzzz.cn/qikandaodu/2021/0406/564.html


上一篇:善用平衡常数释疑难点
下一篇:土壤侵蚀研究进展